「智能守護」 重塑保安及長者服務業
「智能守護」 重塑保安及長者服務業
當科技浪潮席捲傳統產業,香港的保安與長者服務業正經歷一場「智能蛻變」。從智能機械人24小時巡守社區到AI技術守護長者健康,結合物聯網、與大數據技術,為兩個行業注入新動力。不僅重新定義了「安全」與「照護」,更在效率與人性化間找到創新平衡點,前線人員的工作負擔得以減輕,服務使用者亦能享受到更安全、更貼心的保障,標誌著智能化服務新時代的來臨。
長者服務業:智能陪伴加強保障
在長者服務領域,樂齡科技亦為傳統護理模式帶來巨大變革。業界積極使用智能科技改善長者日常生活質素,以智能陪伴機械人為例,不但具互動對話功能,更設有一起做運動、唸童謠、猜猜傳統節日等遊戲,豐富長者的生活。另外,亦有專為長者研發的智慧手錶,除了具有健康監測、跌倒檢測、GPS定位及緊急求助等基本功能外,更特別配備大螢幕和服藥提醒功能,讓長者易於使用及了解個人健康指數。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,通過樂齡科技技術發展,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、自主能力與社會參與,同時減輕照顧者負擔。
保安業:智能管理提升效率
智慧科技正全面革新保安業的運作模式,從傳統以人手為主的巡邏工作,逐步邁向智能化的綜合管理系統。房委會已在十條公共屋邨試行「智慧屋邨管理」,引入創新科技,涵蓋智能機械人、物聯網傳感器等,其中具備即時監控與環境感知技術的智能巡邏機械人,每日依循預設路線執勤,遇到障礙物或路人時,亦能靈活繞路避開。屋邨也會採用物聯網技術,通過傳感器、基站、數據網絡收集和傳輸數據,配合智能監測系統,保安人員透過智能儀表板實時掌握各項設施狀況,包括泊車情況和水浸警報等。業界普遍認為,未來配合人工智能、大數據分析,輔助保安人員預測潛在風險和更能精準識別可疑行為,大幅提升保安工作效率。
業界fun享
智能科技結合人性化服務 保安服務再升級
步入智慧城市新時代,保安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智慧化轉型,業界紛紛採用智能門禁及監控系統等嶄新科技,令保安工作邁向智能化。面對這股科技浪潮,信和護衞聯席董事丁雄基認為,智能科技雖然在提升工作效率和數據分析方面發揮重要作用,但傳統保安人員的專業判斷和人性化服務依然不可取代。
丁雄基指出,「智能科技為行業帶來三大突破性優勢,首先,在資料搜集方面,智能監控系統能迅速鎖定特定目標人士的行蹤,大幅提升安保效率;其次,透過電腦運算分析人流數據,能更科學地調配人手至各個重點區域;第三,智能科技在概念學習方面更具系統性,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。」目前已有企業開始使用機械狗或機械人等設備,在極端天氣下執行巡邏任務,有效保障人員安全。然而,他也認為現有技術仍有不足之處,特別是在危機處理和指揮調度方面,仍需依賴專業人員的判斷。
面對未來發展趨勢,丁雄基稱,「未來保安人員除了須具備專業知識外,更要掌握科技應用、溝通技巧及跨文化理解能力等。另外,行業應建立更完善的職業認證和持續教育體系,讓從業員能保持對新法例和新科技的熟悉及運用,以提升整體專業水準。」他強調,保安工作早已超越傳統「看更」角色,期望政府與業界加強合作,日後在協助尋找走失長者、防範騙案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,共同構建更安全、更智慧的城市保安網路。
行業冷知識?
保安只係看更咁簡單?
保安工作早已脫離「看更」的舊有印象,蛻變為一門專業而富挑戰性的職業。保安及護衞業管理委員會將保安人員許可證分為大類別,因應不同崗位的專業需求而設:甲類保安主要駐守單幢式私人住宅,負責訪客登記、巡邏檢查等日常防護工作;乙類擴展至商場、寫字樓等場所的全方位保安;丙類肩負需要配備槍械彈藥的特殊任務;而丁類則專注於現代保安系統的技術支援。時至今日,保安工作已發展成為一個涵蓋護衞、設施管理以至高端科技應用的專業領域,充分展現與時並進的行業特質,加上日新月異的技術支援,保安已經不再只是「看更」了。
甚麼是樂齡科技?
面對全球人口急劇老化的挑戰,樂齡科技應運而生,成為改善長者生活質素的創新良方。這項結合老年學與尖端科技的應用,不僅為長者提供日常生活輔助,更為照顧者減輕負擔。從簡便的平安鐘到智能手機,從電子健康紀錄系統到機械床和電動輪椅,都可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、健康狀態、獨立生活能力,同時減輕照顧者的負擔。針對銀髮市場迅速增長的趨勢,特區政府在2024年《施政報告》中提出成立「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」,鼓勵各界推動樂齡產品市場化及產業化、相關產品認證等,促進樂齡科技的發展,為龐大的銀髮市場開創嶄新機遇。
選科貼士
隨著香港城市基建與社會福利發展蓬勃,加上邁向老齡化社會,保安紀律及社會服務業正迎來黃金發展期。政府推行的十年建屋計劃,將興建近四十三萬個新建住宅單位,配合多個交通基建等項目陸續啟用,帶動傳統物業保安人力需求,更因應5G網絡與物聯網技術普及,衍生智能保安系統工程師等新興技術職位,為行業注入創新動能。在社會服務範疇,政府近年加大力度投放資源於幼兒教育發展,令業界對具專業資格的幼師需求持續增長;另一邊廂,人口老化催生長者照顧服務需求,安老院舍及社區照顧服務的人手需求持續攀升。社會工作者及輔導專業人員的職位空缺亦與日俱增,為年輕人提供穩定的事業發展前景。有志投身相關行業的高中畢業生,不妨報讀相關的專業課程,為自己增值裝備,取得專業認證資格,投身饒富意義的服務行業。
校友班訪
長者社工默默耕耘 見證樂齡科技興起
在香港人口急速老齡化的趨勢下,對長者社會服務需求日益殷切,吸引不少年輕人立志投身這行業。現任長者鄰舍中心社工的許信言,正是這個轉型時代的見證者與參與者。他最初擔任長者活動助理,其後修畢IVE社會工作高級文憑並取得註冊社工牌照,逐步確立專業地位。目前除了專責策劃長者小組活動及個案跟進外,更兼讀社會科學(榮譽)學士學位課程,為晉升助理社會工作主任做好準備。許信言表示:「長者服務需要全方位的人才,我計劃未來拓展到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領域,結合已有的護老者支援和隱蔽長者外展經驗,為不同需求的長者提供更適切的幫助。」
從事長者服務六年的許信言,見證樂齡科技帶來的服務革新。他指,現時巿面湧現不少針對認知障礙症或體弱長者的樂齡科技產品,致力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。「以我服務的長者鄰舍中心為例,採用智能互動投影系統等樂齡科技,讓長者以肢體動作與系統投射出來的動態影像互動,從中訓練長者的認知能力和鍛鍊他們的肌肉等。」這些創新科技不僅提升服務成效,也改變了傳統的服務模式。然而,他認為科技始終是輔助工具,關鍵在於能否將科技與人性化服務結合。他強調,要成為出色的社工,除了要具備專業知識外,更需要擁有耐性、同理心和敏銳的觀察力等特質,亦要保持學習熱忱,因為長者服務正在快速演變,只有不斷更新知識與技能,才能在這個充滿意義的領域持續發揮影響力。
行業專題活動
專+ 動手玩:安老行業新體驗︰認知友善樂安居
日期: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
對象:中一至中六學生及老師
地點:IVE(沙田)
專+ 動手玩:社會工作的多元宇宙-認識社會工作的不同介入手法
日期:2025年6月至8月
對象:中一至中六學生及老師
地點:IVE(沙田)